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就在今生

禪修的基本指導---()

以行禪發現正道
    
    若以正念觀照單一的提腳過程,也就是說心與活動一致,以正念洞察正在發生事物的真實本質,就會在當下開啓了佛陀所教導的解脫道,佛陀的八正道,即一般所稱的「中道」,包含八個要素: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與正定。


    於正念穩固的那一刹那,八正道中的五支便會活躍於心中,亦即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思惟;而當我們開始對諸法的本質有所領悟,正見也會生起。這八正道中的五支現起之際,心便完全地解脫各種雜染。

    在運用淨化了的心,洞察正在發生事物的本質時,我們便從「自我」的假相或愚癡中解脫,只覺知到現象的生起和消失。觀智使得我們對因果的機制,有了直覺的領悟,明白名色如何互相關聯,並對諸法的本質不再存有錯誤的觀念。覺知到每個目標只維持一刹那,我們從「有常」和「相續性」的錯誤觀念解脫出來。也因為瞭解無常與其背後潛藏的苦,,我們從「身心非苦」的錯誤觀念中解脫出來。

    實修中對「無我」的了解,使我們不再驕傲自大,亦擺脫有常、自我的邪見。在仔細觀察提腳的過程時,我們徹見名色是苦,因而消除執著。有「常存法」之稱的三種心法---我慢、邪見與執著,是由於不知勝義諦而助長、導致娑婆生命永久輪轉的執著和苦,於行禪時審愼的専注,會擊碎這些「常存法」,讓我們更接近解脫。

    你會發現,觀照腳的提起,竟有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潛在價值!而這一切都存在於向前、推動及把腳放下的活動中。當然,以上在行禪所使用的深入和詳盡的觀照方式,也必須應用在坐禪時的腹部起伏,以及其它一切的身體活動上。

行禪的五項利益
    
    佛陀敘述行禪,有五項額外且獨特的利益。首先,常練習行禪的人,具有長途跋涉的耐力。這點在佛陀時代是重要的,當時的比丘(bhikkhu)與比丘尼(bhikkhuni),除了步行以外,再也没有其它交通工具。今日禪修的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位比丘,而這行禪可增進身體的健康。

    行禪的第二項利益,是讓禪修本身帶來耐力。行禪需要雙重精進力。除了一般需要用來提腳的機械性的精進力之外,還需精進觀照活動的心力,這正是八正道中的正精進。如果這雙重的精進力,持續維持在整個提腳、推前與放下的活動中,便能強化心的穏固堅定能力。其重要性是所有毗婆舍那行者都知道的。

    第三,據佛陀所說,坐禪與行禪之間的平衡有益健康,這依次加速修行的進步。顯然的,生病時很難禪修,坐太久會導致許多色身的毛病。變換姿勢與行禪的活動,會使肌肉恢復活力並促進循環,這有助於預防疾病。

    行禪的第四項利益是幫助消化。消化不良會導致許多不適,因而成為修行的障礙。行禪能保持腸道通暢,使昏沈和睡眠減到最少。飯後與禪坐前應該好好的行禪以驅逐睡意。在早晨起床後立即行禪建立正念,是避免在一天的第一支坐禪時段,就打瞌睡的好方法。

    行禪最後一項利益,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利益,即是建立持久的定力。當心在行走時,專注於每個活動階段,定力變得持續。每個腳步都在為接下來的坐禪建立基礎,幫助心時時刻刻地保持在目標上,最終在最深的層次揭露出實相本質。以汽車電池來做比喻,如果汽車從不開動,電池就會耗盡。一個從不行禪的行者,是很難坐在蒲團上而有任何進展的;但勤於行禪的人,將自動地將穩固的正念與堅實的定力帶入坐禪中。

    我希望各位都能成功地完成這項練習,願大家持戒清淨,於言行中增長戒品,以創造出開展三摩地與智慧的因緣。


    摘自 緬甸 班迪達禪師 著《就在今生》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就在今生

禪修的基本指導---()

發現感覺中的新世界

    讓我們看看提腳的活動。我們都知道它觀念性的名稱,但在禪修中,重要的是洞察觀念的背後,以了解整個提腳活動的本質。從想要提起的意念開始,持續到整個實際的過程結束,當中包含著許多感覺。

    觀照提腳時的精進力,不得過剩或不及。心的清晰及精確的瞄準力,是有助於平衡精進力的。當心具足平衡的「精進力」和精確的「瞄準力」時,「正念」就會紮實地建立位於覺知的目標上。只有在這三項因素:精進、準確和正念都存在時,「定力」才會增長。當然,定力是心力的集中、一境性。其特相是不使心變得散亂或渙散。

    當我們遠看成排爬行的螞蟻時,覺得它似乎是條靜止的線;但當趨進看時,覺察它開始搖晃和震動;更近一點看時,則發現這條線分解成一隻隻的螞蟻。於是我們明瞭起先那條線的概念,只不過是個幻覺。現在已清楚地察覺到這條線,是由一隻接一隻的螞蟻連接而成。

    同樣的,在行禪中,隨著正念越來越接近提腳的過程,當心準確地觀照提腳的全程活動時,內觀智慧將更加接近觀照的目標。觀智愈接近,就更能清楚地體悟到提腳過程的真實本質。這是一個令人驚異的事實!當我們的心經由毗婆舍那禪修(vipassana)而內觀智慧生起並加深時,所有存在真理的特相,便會以確切的順序顯現出來,此一順序即是所謂「觀智的進展」。

    禪修者開始體會到的最初觀智,並非來自智力或思考,而是相當直覺的。提腳的過程是由清楚的名法與色法所組成,它們成對地一同生起。屬於色法的是身體的感覺,屬於名法的是覺知;名、色法是互相關聯的,可卻又彼此不同。



    我們開始察覺到整個系列的覺知心與身體的感覺,並開始領會有關心法與色法的因果關系。我們以最鮮明與直截的心發現----心法引生色法,例如:想要提起腳的念頭,引發了身體的動作;也會發現----色法引生心法,例如:當身體感覺到非常熱時,心中產生想要換到陰涼的地方行禪的念頭。這種對因果的領悟,即「緣攝受智」,它會有多種的顯現形式。但當它生起時,人生對我們而言似乎比以前單純多了。我們的人生,只不過是一系列名色的因果連續罷!這是標準「觀智過程」中的第二觀智。

    隨著定力增長,我們甚至能更深入地發現----提腳過程所發生的現象是無常與無我的。它們奇特的一個接著一個急速生起和消失。這是下一個「觀智」,是専注的心變得有能力,直接覺知存在的下一層面;那正在發生的事物背後並沒有「一個人」。

    根據因果法則,現象的生起與消逝,是個空無的過程。這活動與實體的假象就如電影。。就一般的看法,電影是充滿著角色與物體,與真實世界無異,但若把電影的速度放慢,就會發現----實際上它是由一幅幅不同的靜止軟片所構成。


 摘自 緬甸 班迪達禪師 著《就在今生》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就在今生

禪修的基本指導---()

行禪
    
    在密集禪修的一整天中,通常是以相同的時間,交替進行坐禪與正規的行禪。一小時行禪算是標準的時間,四十五分鐘也可以。對正規的行禪來說,修禪者可選擇一條大約二十步長的路徑,循著路線慢慢地來回行走。

    在日常生活中,行禪也可以是非常有益的。禪坐前正式地行禪一小段時間,例如十分鐘,有利於心力的集中。除此好處外,在行禪中所培育的正念,幫助我們於日常活動中,警覺地四處移動身體。

    行禪,培養平衡且精準的正念與持久的定力。在行禪時,可覺察到非常深奧的佛法,甚至獲得證悟!事實上,於坐禪前不行禪的行者,就如耗盡電池的車一般,很難在坐禪時發動正念的引擎。

    行禪,由注意行走的過程所組成。如果走得相當快,就注意雙腳的活動,心中標記:「左步、右步、左步、右步」,並以正念密切注意遍及腳部的實際感覺。如果走得較慢,就要注意觀照每一個腳部「提起」、「推前」與「放下」的活動。在任何提起、推前或放下的活動情況,禪修者都必須試著將心保持在腳部的感覺。

    當走到步道盡頭,所有生起的過程,如:停住、站住、轉身及再度開步,都要注意觀照。除非遇到地上有障礙物,否則不要低頭看腳,在致力於覺知提起、推前或放下的感覺時,心中執持腳的影像並無助益。你要専注於感覺本身,而不是視覺的。對很多人來說,當他們能純粹地覺知諸如輕盈、刺痛、冷、熱等色法的目標時,便是個極好的發現。

    通常我們將行禪分成三個明顥的動作,即:腳部的提起、推前和放下。為扶助精確的覺知,我們清楚地區分這些動作,在每個動作開始時,輕緩地做標記,並確保心清楚、有力地跟隨活動直到結束。重點是在腳部開始往下移動時,就要即刻觀照那放下的活動。


     摘自 緬甸 班迪達禪師 著《就在今生》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就在今生

禪修的基本指導---()

收回閑逛的心

    有些片刻閑逛的心生起,會開始打妄想,這個時候要監視心!覺知自己正在「想」,並在心中専注默念:「想、想」,以觀照這念頭,好讓自己清楚這狀況,然後回到腹部的起伏。

    同樣的練習,要運用在其它覺知的目標上;目標會在所謂的六根門:眼、耳、鼻、舌、身、意,任何一根門生起。儘管行者有精進地依指示修習,卻没有人能保持絶對圓滿的專注於腹部的起伏,其它次要目標必然會生起而變得明顯。

    因此,禪修目標的範圍包括我們所有六根觸六塵—色、聲、香味、觸與法(如幻想或情緒)時的經驗。一旦覺知到任何一種目標生起時,就要集中念力直接觀照它並在心中和緩地做出標記。

    坐禪時,如果有其它目標強烈衝擊覺知心,使得注意力從腹部的起伏轉移,這時就必須清楚地觀照這個目標例如,有個響亮的聲音在禪修時生起在它一生起時便警覺地轉移觀照將覺知聲音作為直接的經驗,並輕輕地默念 :「聽到、聽到」,把目標簡明地指認出來當聲音逐漸消失及不再明顯,就回到腹部的起伏。這是在坐禪中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標記目標時,不必使用複雜的語言,最好是簡單的一個字,對眼睛、耳朵與舌頭等根門目標而言,只要簡單地標記 :「看到、看到……聽到、聽到……嚐到、嚐到」而對於身體的感覺,則可選擇稍有敘述性的詞語,例如:溫暖、壓迫、僵硬或移動等

       法念處的目標,則呈現出令人困惑的多樣性。但實際上,它們只列入幾個明確的範疇,例如:思考、想像、回憶、計劃與幻相等但要記住,運用標記(label)的技巧,目的不在於增進辭彚能力,而是幫助我們清楚地察覺我們的實際經驗,同時不陷入其中標記促使心力與専注力的增長在禪修中,我們探索一種對名色深入、清晰與精確的覺知這直覺會展現出我們生命的真理,即名色過程的本質

    禪修並非在一小時的禪坐後便結束,而是一整天都可以持續習。當你起坐時,必須小心觀照從想睜開眼睛的意念開始,觀:「想要、想要……睜開、睜開」如實體驗想要的心念及感受張開眼睛的感覺繼續以充分的觀察力,審愼且精確地觀照每個姿勢的轉變,直到站起來,開始走路那一刻

    一整天中,也應當覺知並觀照一切日常的活動,諸如:伸直、彎曲手臂、拿起湯匙、穿上衣服、刷牙、關門、開門、閉眼、吃東西……等,所有活動都要小心地以正念及一個和緩的標記做觀照。 

    除了熟睡的幾個小時之外,一切醒著的時刻,都要努力保持持續的正念其實這並不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就只是在坐禪及行禪時,純粹地保持正念,覯照任何當下生起的目標

   
     摘自 緬甸 班迪達禪師 著《就在今生》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就在今生

禪修的基本指導---()



     佛陀建議我們,無論於森林的樹下,或任何安靜的地方,都適合禪修。衪說:禪修者應安祥地結跏趺坐;如果盤腿而坐確實有困難,可以採用其它坐姿;背部有毛病的人,坐在椅子上也無妨,為了使心平靜,我們需確保身體處於詳和狀態。因此,選擇一個可以持久又舒適的坐姿十分重要。

    坐時----背部要挺直,與地面成直角,但不要太僵硬。坐直的理由不難明白,就是因為拱起或彎曲的背部,很快便會產生疼痛;此外,不靠外在支持而保持挺直的身精進,可激勵禪修。

    閉上雙眼,將注意力置於腹部,自然呼吸,不要用力,不急不緩,只是正常地呼吸。吸氣時,會察覺到腹部升起;呼氣時,腹部下降。現在,把心更精確地導向主要目標,並全心専注於每個活動過程,覺知腹部升起時的感覺,從開始、中間到結束。然後,觀照腹部下降時的感覺,從開始、中間直到結束。

    描述腹部的起伏活動,有開始、中間與結束的階段,只是為了要讓初學者知道,觀照必須是持續且徹底的,並非是要刻意地將整個過程分成三段。嘗試觀照每個起、伏的活動,從開始直到結束,把它視為一個完整的過程、一個整體。不要過度用力地盯著目標,執著於尋找腹部起伏的開始和結束。

    在禪修中,同時具備精進與精確的瞄準,是很重要的。如此觀照,心才會直接而有力地接觸目標。一個有助於精密與準確觀照的方法,是為那覺知的目標做安穩的記錄。溫和地在心中默念出那感覺的名稱,例如:『起、起、伏、伏…………。』  



 摘自 緬甸 班迪達禪師 著《就在今生》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八月份---聽說書


聽 說 書
      讓我們一起來「」書

           用「我看書,你聽書,我們一起來玩書」的說書方式推展閱讀,是因為書中承載著無數知識,而正確的知識是形塑思想、創生「增上善」行動的根本;親近書,可以產生行動的力量,與正確行動的開展。邀約喜歡閱讀者,或是想要擴充知識卻礙於眼睛一看書就酸疼不濟者,大家一起來「玩」書,一起來改變自己。


                   說書人:劉哲雄老師

    學建築、入荒野、習易經
                  「四念處」的練習者、 假日農夫
    一個說書的〝行者〞
               以「改善每顆心的狀態」為志向者

活動地點:妙雲寺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活動日期:2017812()~開始                            
                  下午3:00~5:00 (共十週)
活動地址:屏東縣萬丹鄉興村 大興路175
洽詢電話:(08)7050810    王師兄     劉師姐
                  0928898818     釋善廉


第一週
正確的認知
打開每個人心中的那扇快樂之窗
第二週
心的運作
心與腦的關係及其互動模式
第三週
正念的練習
迷惑是瞭解的開始
第四週
「入鄉問俗」則隨順、無諍
依俗諦以得第一義。進而得涅槃
第五週
腦的可塑性或可替代性
佛法的修持提供了替代方法
第六週
關於「(慈)悲心」
慈悲心讓「心全然地開展」
第七週
輪迴與涅槃
受過訓練的心能生起真正的快樂
第八週
禪修法門
練習「四念處」以遠離憂悲惱苦
第九週
善用你的情緒
觀則每一種煩惱都是智慧的基礎
第十週
「珍惜自己」的修習
我們擁有「遠離苦難、得到快樂」的力量。
    


        書本資訊:《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詠給明就仁波切/著 
                            艾瑞克·史旺森/執筆   
                            江翰雯、德葛翻譯小組/
                            橡實文化

八月份---精進三日禪

         
        禪修;能洞察名色的真正本質,即是無常、苦、無我;透過毗婆舍那精進的觀照,能從生命的無常中解脱,得到真正的自在。修習內觀智慧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沿著八正道前進,可了悟生命的實相。馬哈希禪法簡單、直接、易懂,只要親身體驗,精進不懈,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培育正念,行者必能通往解脱之道!

        敬邀十方善信大德踴躍參加,親驗禪修七大利益,淨化煩惱、消除憂傷、身心病痛,並早日體證道果湼槃。


  一、指導老師:
大越法師 

  二、禪修日期:106 年8 / 4 (五) ~ 8 / 6 (日)


三、活動地址:屏東縣萬丹鄉興安村大興路175號

四、報名方式:請下載報名表

寄至 wqe5252@gmail.com信箱 

五、聯絡電話:(08)705-0810      劉師姐 
                          0928-898-818      釋善廉

六、禪修內容:走禪、坐禪、開示及

      八關齋戒 過午不食,全程禁語 


七、交通:搭乘火車至屏東潮州火車站者
                   有接駁車,請事先來電登記。 

八、錄取名額:20名 (女15、男5) 
                         歡迎加入妙雲寺的 FB粉專



妙雲寺的緣起


                    妙雲寺位於屏東縣萬丹鄉興安村大興路175,是個視野遼闊、雅緻清淨的修行道場;創建人(宗長)是王李石鸞居士,在十九歲時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對於道場的護持不遺餘力,且參加過無數次的佛七禪七等各種法會活動,並在家內設置佛堂早晚課必親自持誦不敢怠惰在年長八十八歲時更發大願,想用他一生的積蓄,蓋一個道場供給大衆能修行佛法修身養性造福人群,便在南部地區找尋了30塊地,祈求菩薩指示後均不適合,最後菩薩慈悲應允了11個聖杯,決定妙雲寺這塊聖地讓所有觀看之人起了很大的信心,就決定道場蓋在這塊聖地上,希望能透過此願力,拋磚引玉廣招社會人士發心護持,更願佛教高僧大德共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廣利一切眾生,對佛教對社會亦能盡一點微薄的力量祈求諸佛菩薩,佛力加持,使道場真正落實普度眾生弘法利生的功能



     
    
                在2017年因緣俱促,感謝諸佛菩薩護祐,由MBSC創辦人大越法師捐贈一尊高達170幾公分的緬甸玉佛,在510日運送到妙雲寺大殿,這天剛好是農曆415日衛塞節也叫佛吉祥日,也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陀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因緣成熟,並於514日邀請緬甸禪師南達西諦Sayadaw及大越法師蒞臨妙雲寺為大殿玉佛開光及開示,慶典莊嚴隆重殊勝,由此殊勝的因緣;祈願妙雲寺廣利眾生,隨著正覺者通行的古道八正道前進,了悟生命的實相,讓眾生能從生命的無常、苦、無我中解脫,培育正念淨化煩惱,邁向解脫之道!


                 在此敬邀十方好樂修行信施及善信大德們能踴躍捐助護持,讓興建道場的設備更完善,以便廣度更多眾生親身體驗、修習佛陀的教法,斷除愁悲苦憂,讓一切眾生從無盡的輪迴中解脫證得聖道!                             
         
                   妙雲寺  合十

洽詢電話:(08)7050810    王師兄      劉師姐



2014年國際禪修營(1)

2014年國際禪修營(2)

2014年-國際禪修營(3)

2014年-國際禪修營(4)